《电力设计信息》2025年第2&3期正式发布
蛇舞新春,万象更新。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我国能源领域迎来了关键的战略机遇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在开年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涵盖新型电力系统、抽水蓄能、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等多个领域,旨在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促进高质量发展。
本期封面选自北京院牵头总承包的东北地区最大的一体化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辽宁清原抽水蓄能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80万千瓦,采用6台30万千瓦的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机组,年发电量达到30亿千瓦时。项目创新采用了多个先进技术,如抽水蓄能机组调速器国产化、气泡防冰技术、智能焊接数据监测系统等,为解决寒冷地区防冰问题和施工难题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电站注重生态保护,推动污水内循环和先进复绿技术,确保项目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全面投产后,电站将为东北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储能等多重功能,助力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年节约标准煤15.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7.5万吨,推动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
政策引领,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转型
2025年初,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推动中国能源电力行业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这些文件涵盖新能源、储能等关键领域,旨在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化改革,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提出,新能源上网电价将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促进新能源项目公平进入电力市场,推动绿色发展与电力市场政策的协同。《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引导储能产业加速技术创新,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高电力系统稳定性和新能源消纳能力。《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强调农户利益保护,推动技术创新。《抽水蓄能电站开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确保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规范管理,提升电力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绿色双向奔赴,助力低碳转型
广州市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棠下电力中心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如期竣工,成功实现了光伏、风电、储能等绿色能源技术的融合应用。项目通过光伏和风力发电为充电桩提供绿色电力,利用冰蓄冷技术优化用能效率,发电地砖为园区提供独特景观照明,全面推动低碳节能。在实现“源荷储”多能互补的基础上,项目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成为智能低碳运营的新典范,荣获广东电网公司新兴业务奖项。未来,工程设计院将继续以“双碳”战略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项目的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突破2亿大关!江苏院助力江苏电力发展迈向高质征程
2024年12月,江苏省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突破2亿千瓦大关,中国能建江苏院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江苏电力建设的重要力量,江苏院参与了大量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项目的设计与建设,推动了省内火电、燃气轮机、光伏、风电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助力江苏实现了新能源装机规模的快速增长。
自“十三五”以来,江苏院不仅承担了省内70%的发电项目,还积极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特别在光伏、储能和海上风电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通过技术创新和高效执行,江苏院为江苏省能源结构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推动了省内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新年启新程!多家会员单位捷报频传,项目中标“巳”如破竹
中国能建广西院中标广西首个全部采用“高混塔”技术路线的风电示范项目——覃塘大岭200兆瓦风电场EPC总承包项目;中国能建华东院中标2000兆瓦“阿电入乌”区域互济新能源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国电建成都院中标世界海拔最高、我国单机最大地热电站项目——西藏色尼区多能互补基地地热发电工程勘察设计项目;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中标陕西榆能横山电厂二期2×1000兆瓦机组项目EPC总承包工程……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以下链接在线阅览:
期刊编辑部
2025年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