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会员名单:

理事长、副理事长(10)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电建科技与工程管理部
中电建电力事业部
中能建质量环保部

常务理事单位(3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中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经纬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8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思瑞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鞍山电力勘测设计院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富卓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京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石家庄电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邯郸慧龙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国网山西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元工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镇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宜兴市宜能实业有限公司
扬州浩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紫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台州宏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丽水市正阳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昌南供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河南能源互联网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郑州祥和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洛阳华兴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荆州市荆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襄阳诚智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荆门市盛和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永州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汇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韶关市擎能设计有限公司
珠海华成电力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天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清远电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兆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宁方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昆明供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恒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东北(16)
哈尔滨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创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艾帕斯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牡丹江电力设计院
佳木斯龙兴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
吉林市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省卓融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省吉达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新创达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沈阳电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发设计分公司
特变电工沈阳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裕发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北(39)
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电力工程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建设技术经济咨询中心
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电联供用电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海鑫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泰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保定华电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衡水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汇智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唐山市新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筑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保定吉达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意迪光华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大同智能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运能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临汾临能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长治市容海智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国网山西吕梁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包头奥拓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明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鄂尔多斯市和效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益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华东(39)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智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东北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聊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环能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市广盈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盐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通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京国联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苏逸实业有限公司
南京汽轮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文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淮安新业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常州常供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宜兴市苏豪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海宏电力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光大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北辰冠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中电科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中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衢州光明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机国能浙江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鸿晟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厦门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江西宏远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安电力勘察设计所有限公司
江西腾达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南(49)
琛源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许昌鲲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漯河汇力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广谘聚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安靠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九域博慧方舟咨询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黄石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恩施永扬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咸宁市丰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荆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鄂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联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华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黄冈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联动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迪泰尔综合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衡阳雁能电力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湘江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衡大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国电瑞驰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长沙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昱安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三一智慧新能源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华超电力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市参同电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辰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艾博电力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市凯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国电华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河源电力规划设计院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佛山电力分公司
广东广能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梅州市嘉安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唯诚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天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潮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揭阳明利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湛江天汇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广西百源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众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西安亮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科信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夏先科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西南(14)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重庆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成都)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省西点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华煜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能达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沅丰恒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银塔送变电设计有限公司
昆明自动化(集团)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省玉溪玉电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云南红河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大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曲靖东电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文章精选

行业资讯
文章精选

跨界融合 光伏“照亮”零碳生活 发布时间:2022-11-03 浏览次数:700

  从村落的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到牧区的地面集中式光伏发电系统,不同尺寸的光伏板正把“阳光红利”送向千家万户。据估算,一块面积2.58平方米、峰值功率达550瓦的光伏板,在不考虑损耗的情况下,一年发电量通常为660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215千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拉开了中国“双碳”时代的序幕。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的降幅,用全球历史最短的时间实现“双碳”目标。而这一年4月,光伏发电已开始为珠穆朗玛峰的通信基站提供稳定的能源供应,在最大限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节约运营成本。

  光伏发电,这个最早应用于航天领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已逐步拓展至工业、通信、能源、交通、建筑、农业等多领域。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户用光伏已经成为我国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

  新的发展阶段已经到来。近期,生态环境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翟青介绍,2021年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比2012年下降了34.4%,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从68.5%下降到56%。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模、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均居世界第一。

  而作为新能源发展的主力,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正“照亮”着未来零碳生活的无限可能。

  绿色创业破浪前行

  不少早期投身光伏产业的人如今被称为“绿色创业者”,他们见证着我国光伏产业从原料、设备和市场“三头在外”,到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产量与装机规模攀升。

  工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光伏产业链主要环节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50.6万吨、226.6吉瓦、197.9吉瓦和181.8吉瓦,产量全球占比均超过70%;光伏新增装机54.88吉瓦,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

  但我国光伏产业走到这一步过程曲折。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局长、国务院参事室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员何杰用“起步、调整、回暖、崛起”描述国内光伏产业近20年来的发展阶段。

  2007年,一批成长起来的国内光伏企业推动了我国光伏制造业规模迅速壮大,之后成为典型案例的无锡尚德就位列其中。也是在2007年,我国太阳能电池年生产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制造国。这之后,光伏产业继续增产扩容。有数据显示,2010年,前五大光伏电池生产商中有4家中国企业,前五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有3家中国企业。

  但从2011年起,随着欧洲市场萎缩,欧美对中国光伏企业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我国光伏产业接连遭到严重冲击,一批光伏企业进入到调整期。

  后来不少学者在回顾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过程时,都对调整期中一些企业的消亡印象深刻。在何杰看来,这是新兴产业生命周期中震荡期的普遍现象,对于新兴产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而言,在产业震荡期中要重点处理好产品创新与流程创新之间的关系,确保自己在主导设计产品中具有生产效率优势。而对于其中的优秀企业而言,在经营决策中尤其要注意做强主业、做好现金流管理。

  何杰还分析了产业政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在市场失灵时产业政策应积极有为,但也需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合理确定产业政策的退出时间,科学把握退出节奏。

  实际上,备受从业者、学者关注的产业政策也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摸索之中。从事能源经济和企业管理研究的魏政曾分析过危机带来的政策机遇,光伏企业遭遇寒冬后,财政部、工信部、商务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于2012年10月底启动帮助光伏企业“过冬”的一揽子计划。

  而针对当时存在的产能过剩问题,政府也作出了及时调整与规划。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原副理事长孟宪淦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将相关政策称为“一打一拉”政策,认为“打”的是产能过剩,“拉”的是开辟国内市场。

  光伏扶贫助力国内市场培育

  相关产业政策的刺激让国内光伏市场的热度有所上升。10年前,摆在光伏产业从业者面前的一大问题就是刺激国内市场需求。魏政分析称,尽管当时我国光伏产品生产能力已接近全球产能的一半,但国内市场仍然没有全面启动。

  而2014年国家层面开始推行的光伏扶贫工程,无疑为国内光伏市场的培育提供了助力。当年由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制订的工程工作方案中,光伏扶贫被定义为扶贫工作的新途径与扩大光伏市场的新领域,“具有明显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

  此前,国内多部门已相继出台一系列光伏政策细则,对产业发展中的各类瓶颈提出解决方案,有评论称,有利于国内市场发展的大环境已逐渐形成。

  光伏扶贫工程实施后,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板,出现在山坡、荒地与村落。当时工程的首批试点省份之一山西,逐步建成了晋南地区最大的光伏发电站,光伏电板就铺在芮城县北部中条山的南面荒坡上,一时间“邀请太阳,点亮芮城”的标语,在当地随处可见。

  被“照亮”的还有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有人将当地荒滩上发展起来的光伏电站称为“蓝色海洋”,得益于“农光互补”,“上面发电,下面种枸杞”的共享模式为许多人提供了就业新出路。

  而伴随国内光伏市场的逐步启动,光伏产业的相关技术也迎来升级,光伏发电的成本不断降低,经济性逐步显现。有学者两年前对西部集中式和东部分布式光伏发电平准化度电成本进行了研究,发现在考虑输变电成本时二者成本相当,度电综合成本分别为0.29-0.37元和0.36-0.46元,均已基本达到无补贴标杆电价平价上网的标准。

  实际上,自2021年我国新能源进入平价上网无补贴阶段以来,光伏发电项目正加快融入电力市场。也正是这一年,我国提出要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2021年9月公布的全国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上,老工业基地徐州有8个区县位列其中。据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光伏徐州”工程正利用当地大型工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公共建筑及居民区等屋顶资源,推广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司长李创军在解读今年发布的《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时提到,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机制不健全,“要推动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而其中的市场化发展,即由补贴支撑发展转为平价发展,由政策驱动发展转为市场驱动发展。

  新能源的跨界融合

  如今,身处新能源发展的新阶段,光伏产业的应用版图仍在继续扩大。10多年前人们设想的太阳能使用场景有的正在实现,这其中就包括建筑与光伏一体化。

  以超低能耗为特点的冬奥场馆“冰凌花”,就融入了光伏发电技术。来自国网北京电力公司的数据显示,该场馆的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约600千瓦,共安装光伏发电晶硅组件1958块,在项目寿命期内预计平均每年可产生清洁电力约70万千瓦时。项目每年可产生的清洁电力相当于节约标准煤252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97.8吨。

  “市面上新推出的光伏组件产品已在光伏阳光房的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中建八局蒙苏经济开发区隆基新能源科技产业园项目总工程师李亮亮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建筑与光伏一体化通常包括一体化设计、一体化制造和一体化安装,其优势在于不额外占用土地,不影响建筑的采光,在满足安全性的同时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在他看来,新能源的发展带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需求,一方面新能源项目的建设体量在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建筑企业也在逐步适应“绿色项目绿色建”的新要求。李亮亮此次负责的承建项目正是来自一家行业优势企业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后者将包含单晶硅棒、硅棒切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生产在内的全产业链项目落地内蒙古自治区。

  更多的跨界融合在技术支撑下完成,水光互补、农光互补、渔光互补等模式正在多地实践,让发电站成为“优质牧场、渔场”。在创造生态效益方面,光伏发电技术还被用于治沙、治理煤矿沉陷区等。

  此外,不少学者和从业人员还关注到储能技术在跨界融合中的重要性,认为弥补光伏发电不稳定性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发电侧配套储能的完善。用国家能源局相关负责人的话来说,“我国大规模储能、氢能等技术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推动能源发展变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信息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