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会员名单:

理事长、副理事长(10)
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
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电建科技与工程管理部
中电建电力事业部
中能建质量环保部

常务理事单位(34)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沈阳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建永福电力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华中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经纬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中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深圳供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珠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甘肃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重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88)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黑龙江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庆思瑞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吉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林省长春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辽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大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鞍山电力勘测设计院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洛斯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富卓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新能源有限公司
北京京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石家庄电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邯郸慧龙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国网山西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元工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鲁电蒙源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艾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上海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智源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国网江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科能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镇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宜兴市宜能实业有限公司
扬州浩辰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紫泉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金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台州宏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丽水市正阳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嘉兴恒创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温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安徽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安徽华电工程咨询设计有限公司
国网安徽众兴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昌南供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河南能源互联网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郑州祥和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洛阳华兴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宜昌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荆州市荆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襄阳诚智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荆门市盛和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湖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湖南经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科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永州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汇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新能电力开发设计院有限公司
佛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顺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南海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韶关市擎能设计有限公司
珠海华成电力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门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山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东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惠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天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清远电力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兆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西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海南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青海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西宁方盛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宁夏回族自治区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新疆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四川省电力设计院
成都城电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电建集团贵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云南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昆明供电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恒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东北(16)
哈尔滨供电设计院有限公司
黑龙江创智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艾帕斯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牡丹江电力设计院
佳木斯龙兴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林业设计院
吉林市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省卓融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吉林省吉达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新创达电力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沈阳电能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发设计分公司
特变电工沈阳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裕发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沈阳科远国网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辽宁邮电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华北(39)
国网(北京)综合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恒华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聚合电力工程设计(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电力建设技术经济咨询中心
北京国电德安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金电联供用电咨询有限公司
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
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乾华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中能智新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龙源(北京)太阳能技术有限公司
四川海鑫能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天津市泰达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能源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保定华电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衡水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汇智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唐山市新地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筑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保定吉达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山西意迪光华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大同智能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运能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临汾临能电力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长治市容海智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国网山西吕梁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包头奥拓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内蒙古能源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呼伦贝尔市明星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鄂尔多斯市和效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益赫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古电力集团经济技术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华东(39)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智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电气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东北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聊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青岛鸿瑞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山东省环能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无锡市广盈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盐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通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京国联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南京苏逸实业有限公司
南京汽轮电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南京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苏文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淮安新业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常州常供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宜兴市苏豪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海宏电力工程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南瑞继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光大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北辰冠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江苏中电科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江苏中孚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衢州光明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浙江城建煤气热电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绍兴大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机国能浙江工程有限公司
杭州鸿晟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福州万山电力咨询有限公司
厦门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江西宏远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吉安电力勘察设计所有限公司
江西腾达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中南(49)
琛源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许昌鲲鹏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漯河汇力电力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华电郑州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河南广谘聚能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河南安靠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河南九域博慧方舟咨询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电力建设工程咨询中南有限公司
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
中冶南方都市环保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黄石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恩施永扬水利电力勘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武汉华源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咸宁市丰源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荆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鄂州电力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联网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北省华网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黄冈强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联动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迪泰尔综合能源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衡阳雁能电力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湖南湘江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衡大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国电瑞驰电力勘测设计有限公司
长沙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昱安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三一智慧新能源设计有限公司
湖南华超电力勘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深圳中广核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天联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广州市参同电力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广州华跃电力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广东辰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艾博电力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阳江市凯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国电华研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河源电力规划设计院
中誉设计有限公司佛山电力分公司
广东广能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梅州市嘉安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唯诚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天信电力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广东天安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广东潮州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揭阳明利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湛江天汇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广西百源建设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西安众源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西安亮丽电力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青海科信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宁夏先科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西南(14)
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重庆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成都)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四川省西点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四川华煜电力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贵州能达电力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贵州送变电有限责任公司
贵州沅丰恒工程有限公司
云南银塔送变电设计有限公司
昆明自动化(集团)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云南省玉溪玉电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云南红河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大理电力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曲靖东电电力设计有限公司
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文章精选

行业资讯
文章精选

坚持先立后破 减碳不是简单去煤 发布时间:2022-05-27 浏览次数:1905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也会不可避免地继续增长。开展“双碳”工作,短期内不能放弃传统化石能源,更不能背离经济发展这条主线。要坚持系统观念,稳妥推进,做好煤炭这篇大文章。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我国必须立足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按照国家“双碳”工作规划部署,增强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坚持以煤为主

  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我国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石油、天然气的人均拥有量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4%、7.5%,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高达70%和40%以上,能源安全矛盾突出体现在油气安全上。

  相比之下,我国的煤炭储备量位居世界前列,人均拥有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7%。从电源结构来看,目前,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4亿千瓦,煤电装机占比接近一半,约60%的电力来自燃煤发电。

  确保能源安全是落实“双碳”战略的一个基本前提。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决定了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端牢能源的饭碗,必须坚持以煤为主的原则不动摇,发挥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和煤电的基础作用。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城镇化还在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也会不可避免地继续增长。推动“双碳”工作短期内不能放弃传统化石能源,更不能背离经济发展这条主线。

  要坚持系统观念,稳妥推进,把煤炭这篇文章做好做深,决不能一味地去煤,减碳是减排放,不是不排放,更不是减生产力。

  坚持先立后破

  “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

  绿色转型不会一蹴而就,一定要把握好先立后破这个原则,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

  事实上,在践行“双碳”行动过程中,中央不断提醒、纠偏、纠错。2021年5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提出要尊重规律,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同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先立后破,纠正“运动式减碳”;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原则。

  尽管如此,去年一些地方和行业仍然采取“运动式减碳”,一刀切控制能源消费,严控新增煤炭产能,结果造成煤炭供应不足、煤炭价格飙升、火电企业亏损、多地拉闸限电、工业企业停产限产等,给经济正常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

  实践证明,推进“双碳”工作,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必须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

  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坚持绿色发展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形成了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多轮驱动的能源供给体系,有力保障了经济发展和民生用能。但能源安全新旧风险交织、油气资源短板突出、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偏高的问题依然长期存在,能源绿色转型发展任务紧迫。

  煤炭既是我国能源安全的“压舱石”,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中之重。“以煤为主”不是不加节制,而是要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要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2021年,我国以5.2%的能源消费总量增速支撑了8.1%的GDP增速。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首次超过煤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亿千瓦,水电、风电、光伏装机均超过3亿千瓦。清洁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25.5%,较上一年提高1.2个百分点;煤炭消费比重降至56.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实现了“十四五”“双碳”工作的良好开局。

  但是,“双碳”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特别是在处理发展和减排的关系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国情,深刻认识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统筹做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这篇大文章,不断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有序减量替代,加强散煤治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抓住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推动煤炭清洁高效生产和洗选,抓好电力等主要用煤行业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加强统筹谋划,聚焦重点领域,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推进合力,科学有序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坚持“双轮”驱动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能源市场

  我国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能源活动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攸关“双碳”工作大局。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富煤贫油少气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实现“双碳”目标要建立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之上,坚持市场导向,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双轮”驱动,避免将“双碳”长期目标短期化、运动化。

  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把建设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作为打造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点任务。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双碳”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

  如在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基础上,健全油气期货产品体系,规范油气交易中心建设,优化交易场所、交割库等重点基础设施布局;推动油气管网设施互联互通并向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开放;稳妥推进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建立统一的天然气能量计量计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作用,推动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

  毫无疑问,作为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主要替代,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密度接入电网,必须有科学的市场交易机制、完善的市场建设体系作保障。在此之前,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启幕,2025年将初步形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2030年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适应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实现国家市场与省(区、市)/区域市场联合运行。

  对具有对外高依存度的油气行业而言,构建全国统一的能源市场就意味着当国内外产品价格出现偏差后,经济性会驱动能源需求在油气、电力、煤炭等能源间转化或替代,动态实现油气进口量和成本与国内需求相平衡,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充足供应与控制成本的结构性难题,也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治理中的话语权,在国际竞争和合作中取得新优势,使统一能源市场成为我国能源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依托。

(信息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