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精选
-
分时电价新规:在新型电力系统中激发用户积极性 发布时间:2021-08-05 浏览次数:978
近日,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包括优化机制、强化执行和加强实施保障在内的用户侧分时电价完善措施。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完善用户侧电价机制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分时政策的出台可谓正逢其时。
新型电力系统对用户侧电价机制提出的要求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求充分调动用户侧灵活性资源,参与电力系统资源整体的优化配置。在发电侧,实施清洁替代后,电力系统灵活性资源供给来源减少,但灵活性需求却随风电、光伏的出力随机性和不可控性影响明显增加。到2020年底,我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达到5.3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为实现“双碳”目标还将继续增长,传统的“源随荷动”平衡方式受到挑战,亟需从电力系统各环节激发保障灵活性资源供应。在电网侧,部分地区年峰荷逐年攀升,屡破历史最高水平,输配环节投资增长动因从电量向电力转变。以国网为例,2019年其实际负荷超过最大负荷97%的小时数仅21小时,对应的电力容量在一年中其余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如果能有效削峰,将有效减少系统投资及维护支出。在用户侧,随着产业持续转型和居民用电占比提高,负荷尖峰化特征日益明显,而用户灵活资源单体小、分布散、控制难、技术杂,难以直接按指令调用,更适宜使用价格机制形成引导。
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要求为新技术应用、新业态发展提供更科学的电价机制支持。一方面,用户侧储能、可调可控电器(如变频电机)、综合能源服务和其他有关技术快速发展,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大量潜在可调资源,但充分发挥这些技术和业态的作用,有赖于通过用户侧科学的电价机制疏导成本、确保收益。另一方面,“大云移物智”等先进通信与控制技术快速发展,使得价格信号的送达能力和用户基于价格信号进行响应的能力快速提高,反过来也为用户侧电价机制创新提供了技术保障。
可见,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深入推进,分时电价作为一种重要的用户侧电价机制,在提高电力系统整体灵活性、鼓励技术与业态创新方面必将起到关键作用。
完善分时电价政策的主要方向
优化机制方面,推动分时电价释放更精准、更有力的配置信号。为解决以往分时电价时段标准与实际负荷曲线不匹配,峰谷价差标准难以充分激励用户主动响应等问题,《通知》一是提出了优化峰谷时段划分的多项参考标准,使分时电价水平能够更加精准地反映电力供需情况;二是提出拉大峰谷价差、建立尖峰和深谷电价要求,增强了分时电价政策的执行效力。这些变化,将电力供需在时序上的差异纳入到电价信号中,提升了电价配置电力资源的能力。
强化执行方面,扩大执行范围、提高灵活性,并与电力市场相衔接。一是除明确工商业用户需执行分时电价外,还要求向居民用户推广使用,为占比日益提高的居民电量提供了用电行为引导工具。二是要求参考电力现货价格适时调整目录分时电价,可确保分时机制“与时俱进”、电价信号“长期有效”。三是对于尚未建立现货市场的地区,要求按反映时段价格的曲线签订中长期合同,或执行目录分时电价,不仅兼顾了不同地区电力市场发展情况,还兼容了政府和市场两种手段,化解了衔接矛盾。
实施保障方面,各地制定具体措施,强调电网企业职责。一方面,《通知》作为国家层面文件,只能是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各地还需结合当地实际出台具体措施,细化执行标准,真正使机制发挥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电网企业对分时电价收入情况单独归集和反映,对分时资金盈亏在输配电价定价阶段统筹处理,不仅赋予了电网分时资金的管理责任,也解决了电网垫资的后顾之忧,对推进分时电价机制在各地执行、评估反馈执行效果等起到积极作用。
对新型电力系统在用户侧发展的影响
分时电价机制的完善,将成为“促发展”的新措施、“控成本”的新途径、“省投资”的新方法和“促创新”的新动力。
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发展。“碳达峰、碳中和”发展目标下,结构性的电力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通过用户侧电价机制调节供需关系,可以有效筛选和激励愿意调节用电行为、响应系统信号的用户。这种方式优于传统有序用电中的“轮流停”和“一刀切”方式,不仅可以减小负面影响,还为新能源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有利于控制终端用电成本。通过分时电价机制科学引导用户用电行为,让用户参与提升系统整体运营效率,实现帕累托改进,在不向电力系统转嫁经营压力的条件下控制甚至降低终端用电成本,避免了以往通过政策性降价方式直接降低用电成本,但又不可持续的矛盾。
有利于节约电力系统投资。分时电价机制进一步完善后,用户侧需求响应、分布式电源、用户侧储能等新兴技术的成本及回报趋于合理,将为技术应用和未来发展提供激励,随着规模扩大,在整体提升电力系统投入产出效率、节约电力资源投入成本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有利于形成创新发展动力。分时电价的完善,为综合能源服务等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搭建了施展拳脚的应用舞台,打开了价值兑现的有效渠道,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电力生态,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能源电力转型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畅想空间。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相关文章:- 2023-07-21 工信部:实施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积极培育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
- 2023-07-2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着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 2023-07-19 西南电力困局:从弃水到缺电
- 2023-07-18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中央企业发展新动向解析
- 2023-07-17 全力“保电力”
- 2023-07-14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将成第一大电源
- 2023-07-13 国家电投集团:智慧零碳电厂助力夏季保供
- 2023-07-12 阿联酋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 2023-07-11 “光伏+”开辟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新赛道
- 2023-07-10 欧美竞逐、亚洲推进 漂浮式海上风电将掀起能源革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