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精选
-
建一座电站 护一方环境 发布时间:2021-01-19 浏览次数:1997
水电开发是否会严重地破坏生态?此问题一直在国际社会上有所争论。然而,世界各国的发展现实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很多水电开发程度高的国家和地区,不仅经济发达,而且生态环境也好。这种现象在国内也非常明显。例如,浙江的新安江水电站建设以及所形成的千岛湖,不仅成为当地重要的生态屏障,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还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水资源战略储备。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通过开发黄河上的一些梯级水电站,治理了水患灾害频繁的黄河。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黄河既没有出现过洪水灾害,也没有再发生过断流,这些水电站有效地保障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
水电开发的生态功能,除了水库大坝对水资源的调控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用水力替代燃煤发电,减少碳排放。目前,水电是全球替代化石能源发电的第一主力,其减排量大约为全球风、光发电之和的两倍。三峡水电站2020年的发电量突破1118亿千瓦时,当之无愧地成为节能减排功臣。
当然,事物没有绝对的好坏。水电开发如果不够科学合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社会和生态问题,如大量淹没土地造成人口迁移、阻断河道影响鱼类洄游等。水电开发需要在河道上建筑拦河大坝,这必然会影响甚至阻断鱼类洄游。因此,世界各国在进行科学的水电开发时,都会采取鱼梯、鱼道以及人工养殖等多种科技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造葛洲坝水电站时,就曾花巨资建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对中国一类保护鱼类中华鲟进行人工养殖增殖研究。
进入21世纪,中国水电开发更是必須把“不利的生态影响变成有利的生态修复”放到工程建设的首位。在鱼类保护上,除修建鱼梯、鱼道、扶助过坝、分层取水、生态调度等多种技术措施之外,各个梯级流域的重要水电站几乎都建有当地珍稀鱼类养殖增殖基地。不少在自然水域已经发生功能性灭绝的珍稀鱼类,都能在水电开发的养殖增殖成功后获得种群的有效恢复,如金沙江中的胭脂鱼和达氏鲟等。
进入新时期,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抓手的水电开发成为各个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建成一座电站、保护一片环境、造福一方百姓”,正成为中国水电科学开发的重要发展理念。科学的水电开发不仅让山变得更青,水变得更绿,生态环境变得更好,而且,还将为中国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相关文章:- 2023-07-21 工信部:实施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积极培育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
- 2023-07-2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着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 2023-07-19 西南电力困局:从弃水到缺电
- 2023-07-18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中央企业发展新动向解析
- 2023-07-17 全力“保电力”
- 2023-07-14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将成第一大电源
- 2023-07-13 国家电投集团:智慧零碳电厂助力夏季保供
- 2023-07-12 阿联酋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 2023-07-11 “光伏+”开辟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新赛道
- 2023-07-10 欧美竞逐、亚洲推进 漂浮式海上风电将掀起能源革新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