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关闭
会员名单:
文章精选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文章精选

行业资讯
文章精选

疫情之下话安全 发布时间:2020-02-18 浏览次数:1478

  居家隔离24天了,每天从看一眼丁香医生上的病例数开始,然后除了进行生活必要活动、强迫自己进补专业知识、偶尔完成在家里能做的零星工作之外,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浏览新闻、消息、评论,最后带着病毒、医院、口罩、责任、辟谣等等关键词入睡。单调的生活和持续的信息输入让我有点难受了,今天决定就换点内容,输出点东西吧。 疫情之下,聊不相关的内容太不识趣,然而我既没什么防疫相关知识基础,又没能力上一线了解情况,倒是刚研究了两年流域安全相关的内容,考了安全专业的一些证件,知识还是热乎的,便来闲话一下安全吧,毕竟既有些关系,又有“第一”的名号。

   安全和风险是“此起彼伏”,风险和收益则是水涨船高,因而安全和收益往往成为对立的存在。应该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安全越来越重视。“十九大”报告已提出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国家科技计划里也有很多安全相关的研究课题,生产项目中也要求安全“三同时”。我所在的水电行业,正在全力打造流域水电安全监测平台;就防疫而言,也已经建立了全国性的监测信息系统。然而,这次疫情还是爆发了,虽然在早期已经发现了风险——这次风险防控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不在技术层面。所以即便是搞技术出身的我也不得不承认,目前单凭技术手段解决安全风险防控问题,不是最优的选择。

   这一点国家也早有先见之明,在研究技术手段的同时不断地完善体制机制,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了从国务院到地方县级人民政府四级应急响应和信息上报制度,属地、行业共同履行监管职责,各类事故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并持续改进。但是,不像技术手段能确定性地解决某个问题,体制机制总是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隐匿的漏洞往往需要严重后果来暴露。比如这次疫情,武汉市市长周先旺先生在访谈中说道,按照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分级响应机制,一开始还达不到需要使用坚壁清野式手段的响应等级,事情没搞清楚之前也无法发布可能引起恐慌的警示消息,一切依法合规进行处理,但仍然发展到了今天这个局面。对于新的突发事件,到底应该付出多大的代价来防控,往往需要观察一段发展态势来做出决定,但很有可能因此一发不可收拾,失去扼杀于萌芽状态的机会。可见,技术手段加上体制机制似乎也还是不够让人放心。如果说是我国的体制机制尚不够完善,那美国的流感、澳大利亚的山火等等发达国家的灾难也说明,体制机制永远没有尽善尽美的时候。

  没有两次灾难是完全一致的,即便对某一类灾害事先有充足的准备,真发生的时候也难免需要一些随机应变,而要随机应变地恰到好处太难。切断灾害链固然重要,从源头防止灾害发生也不失为好手段。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讲究“预防为主”,各类监管、监督,包括强调企业主体责任、开展安全培训等,都是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手段。特别是近年来强调企业主体责任之后,企业开展大量安全教育培训,形成安全生产文化,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显著提高,安全事故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可见,提高安全意识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好办法。

  可惜的是,安全生产意识的提高并没有完全辐射到生活中。为了收益乃至一时之快,可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可以好了伤疤忘了疼。我相信大家并不是可以“舍生忘死”,只是同时面对收益和低概率的灾难和不幸,由于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总以为“于我何有哉”,就选择了侥幸,而实际上是我们头上并没有挡灾光环。我想,这种侥幸心理需要通过提高安全意识来消除。可以从学校、单位、社区、媒体等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来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希望“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就像当年普法和推广普通话一样,安全意识的种子需要培养,这可以说是公民素质的一部分,安全素质提高之后,相信咬向野生动物的嘴也会减少。

   2020年2月14日于宜昌

(信息来源:水电工程部 姚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