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协会工作
-
顶层设计厘定总承包模式进入黄金期 发布时间:2017-11-08 浏览次数:3123
开栏的话:总承包模式代表了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主流,近年来在国内很多大型工程项目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我国近期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也明确指明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上应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我国工程承包事业依托自身产业竞争实力和对外开放业务的同步发展,不断抒写着辉煌,不仅数量规模又上新的台阶,而且在市场结构、产业结构、业务结构和主体结构上进一步优化。电力行业近年来推行“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着力发展创新驱动型的建设战略。即日起,本报推出“探析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发展历程和趋势”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现如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项目主体不断整合,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态势,让电力行业传统主业以外的各领域企业开始参与到电力行业的投资、建设当中来。由于缺乏相关经验,迫使他们需要将项目整体打包给专业化团队运作。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走出去”倡议的持续深化,那些在海外市场已尝到甜头,迫于国内市场激烈竞争而出走异域的电力建设企业也有意愿在国内市场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这样,工程总承包模式以破冰之势,席卷整个电力建设行业,电力建设企业也由此迎来总承包新机遇。
工程总承包模式在电力建设市场的比重正在持续加大,是否将实现全行业覆盖已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机遇永远与挑战并存,一些问题的出现也暴露出我国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短板,甚至引来外界一些质疑的声音。如何看待未来建设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主流模式?又如何进一步落实国家出台的文件精神,在电力能源行业推广总承包模式?
主流方向设计引领总承包发展
总承包模式是发达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制度精粹,是根据市场需要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大有深化发展之势。“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也是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正在引领市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介绍。
早在1992年11月17日,我国建设部就已发布《关于印发<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的通知》,明确了设计单位进行工程总承包的资格。其中指明经有关勘察设计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取得《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后,设计单位即可承担批准范围内的总承包任务。
如今,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的确独占鳌头。根据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电力勘测设计行业各类业务新签合同总额2174.67亿元,其中:总承包合同总额1753.86亿元,占合同总额的80.65%,同比增长24.75%。“据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相比新签合同总额,总承包版块占比已超过八成,可以说总承包已经成为设计院营业收入的基本盘。”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副秘书长高宏分析。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强对于电力工程总承包事业的推广和发展怀有深厚的感情。“在电力行业,工程总承包模式最早就是从设计院开始,设计院向工程公司转型是最具有条件的。方案策划、资源配置、过程控制等,他们都具有天然的优势。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是现今我国电力建设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总承包模式,这一点毋庸置疑。”据他介绍,在我国电力工程总承包的发展中,他是一个从头到尾的参与者。电力勘察设计行业开展工程总承包试点开始于1986年,经过近30年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行业内到行业外、从国内到国际的发展过程。
从官方政策上追溯到1999年,国办印发了《关于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体制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101号文)。针对一个行业的体制改革专门发文,当时比较少见。
国办发的文件极具时代特色,内容简洁明快,文件明确指出了改革的目标是勘察设计单位应由现行的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并参照国际通行的工程公司、工程咨询设计公司、设计事务所、岩土工程公司等模式进行改造。该文件是勘察设计单位在总承包模式中地位凸显的最根本文件,集中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国际工程建设模式的理解。
探讨总承包管理的发展和未来,我认为电力设计行业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总承包业务决定了企业乃至行业的格局与发展。总承包模式是未来的主流模式,我国不提倡单一模式,工程总承包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建设管理模式,有利于达到效益的最大化和保证工程质量。”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李爱民如是说。
项目落地深入交叉显优势
以1986年西南电力设计院总承包四川江油电厂扩建2台33万千瓦引进机组工程为起点,正式拉开了我国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试水总承包业务的序幕。如今,工程总承包项目全面发展,从传统的火电、输变电拓展至新能源项目,从国内优质工程到承揽海外火电、水电和输变电总承包项目,三十一年间,伴随着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以总承包模式建设的项目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
以2000年为分水岭,在反复进行尝试、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一些经验后,从2000年到2004年,短短5 年内,设计单位开始了总承包业务经营,项目规模从小到大,特别是2002年国务院取消工程总承包资格证书审批后,从事工程总承包的设计企业不再受市场准入的限制。这一阶段,尽管市场并不成熟,但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一些传统电力设计单位开始向工程公司架构转型。到2004年,总承包工程数量开始逐步增多,这一年电力行业总承包合同签订额达到72.8亿元。
从2004年到2008年,在国家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机遇中,电力工程总承包终于迎来了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安徽铜陵电厂六期工程项目的正式开工。该项目是我国电力建设史上第一个百万千瓦级总承包。勇于“吃螃蟹”的设计院为自身长远发展开始“调结构、谋升级”的转型,也为电力勘察设计行业走向工程总承包趟出了一条蓝筹之路。
如今,以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四川电力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行业尖端设计院,以华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为代表的老牌大院,打造工程公司的战略目标不断清晰,技术导向型、人才密集型的发展之路不断拓宽,组织机构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他们正以自身的转型升级为我国总承包的长足发展“添砖加瓦”。
站在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总承包的福建湄洲湾电厂现场,记者看到这座仅在典型百万千瓦火电工程一半占地面积上建设起来的工程,真正实现了设计、施工、物资、安全管理的全方位深度交叉。该院副院长兼项目总监宫俊亭自豪地说:“湄洲湾项目是山东院总承包发展的集大成之作。”的确如宫俊亭所说,当全球先进的HSE理念与世界高端火电工程强强联手,当核电文化与行业一流的总承包项目管理体系深度融合,碰撞出了璀璨的火花。这“璀璨的火花”聚焦了国内外同行业者们的目光。在我国已经投运和在建的大型燃煤电站中,湄洲湾项目树立了诸多“典型示范”。2017年9月,该项目获得了IPMA(国际项目管理协会)2017年度国际卓越项目管理金奖,这是本届超大型项目评选出的唯一金奖,也是我国首个获此殊荣的电力项目,获得了业主的赞赏。国投云顶湄洲湾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楠评价:“无论是前期策划、过程控制,还是现场实际效果,山东院都把控得非常好,让我们看到了行业一流的实力。同时,也让我们了解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的巨大优势。”
总承包之路修远设计行业上下求索
电力行业以设计为龙头的总承包模式,用十多年时间追赶上了我国化工行业几十年总承包的发展道路,这是让所有电力总承包人引以为傲的成绩。李爱民发自内心地感慨:“这些年总承包摸着石头过河,在跌跌撞撞中成长,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在倍感荣耀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行业内的发展仍不均衡。虽然国内设计企业都陆续承接了一些总承包项目,但真正称得上工程公司的企业少之又少,我们必须明确一点,企业和行业的转型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工程公司是从内到外、由量变到质变的全新模式。左脚为组织机构,右脚为市场业务,设计企业究竟先迈哪一只脚?虽是见仁见智的话题,但行业已达成了共识:设计企业走总承包之路势在必行。“总而言之,不论以谁为龙头的总承包,只要转型为工程公司,具有工程公司的能力,就是具有总承包能力的体现。企业必须是自身的转型,按照工程公司的模式设计架构来搭建能力平台,这才能够实现具备做总承包的条件,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姚强分析,“实事求是地说,与设计企业相比,施工企业的实力和能力略显薄弱且单一,显然无法进行总承包项目管理。究竟是施工企业被以设计企业为主体的工程公司兼并,抑或是共同开拓新的市场局面,目前都未可知。”但无论如何,电力行业总承包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状,已是业内心照不宣的话题。首先,设计企业大多数仍停留在以设计业务为核心的阶段,而总承包的价值优势恰恰在于设计的全面优化提升,无法适应高强度的总承包项目管理必然会使设计企业的总承包发展阻力频频。“与成熟的设计管理程序不同,我国总承包领域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程序和机制,各企业也在自行摸索中,这也进一步制约了总承包的发展。”王树平介绍。
目前国内大多数总承包项目没有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仍属于粗放式管理。
“信息化平台是总承包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姚强一直强调,“项目管理水平的优劣取决于总承包方能不能将设计、施工、物资等工程建设链条串联起来,整合优化资源,实现深度交叉。西北电力设计院的PowerOn信息平台、华北电力设计院Nipro总承包平台、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的PMS平台就是基于总承包自主研发的信息化平台。”尽管如此,通过企业高层互动和战略合作,一些典型工程横空出世,无疑是为总承包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迎着总承包发展的机遇,电建行业未来之路将会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已经“走出去”的优势企业在取得总承包丰硕业绩的同时,使自身项目管理能力与技术经验内外兼修,增大体量。而原来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如果一味地拘泥于国内市场、局限于单一业务板块、缺乏全产业链整合能力,终会面临日益萎缩的市场和被整合重组的可能性。
(转自《中国电力报》)
相关文章:- 2023-07-24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经营管理研究委员会2023年第一次会议顺利召开
- 2023-07-17 《电力设计信息》2023年第13期正式发布
- 2023-07-11 协会秘书处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2023-07-06 第一期新能源陆上风电技术培训班在合肥成功举办
- 2023-07-06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秘书处2023年年中工作会议召开
- 2023-07-05 协会完成设计行业改革发展文件资料汇编编辑工作
- 2023-06-30 《电力设计信息》2023年第12期正式发布
- 2023-06-30 《电力勘测设计》与您相约在六月!
- 2023-06-30 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2023年新能源市场开发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召开
- 2023-06-29 《中国电力勘测设计史》(2001-2021)卷统稿会在银川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