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精选
-
“十五五”期间新能源将成第一大电源 发布时间:2023-07-14 浏览次数:769
“中国可再生能源经历了规模化发展阶段之后,正大踏步迈向高质量跃升发展新阶段。”日前在京召开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2》《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熊敏峰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可再生能源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为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技术积累,我国已成为世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正在为全球碳中和目标提供着不竭动力。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以稳妥有序、安全降碳为重要原则,新时期的能源转型将更加突出确保安全底线,也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
重大工程引领
可再生能源捷报频传
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加快。据熊敏峰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近13亿千瓦,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一半,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别连续18年、13年、8年和5年稳居全球装机首位。2022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2.72万亿千瓦时。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保障世界能源安全和推动能源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副书记、常务副院长易跃春表示,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规模接近3亿千瓦,其中,中国是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最大贡献者,占全球新增装机容量的51.7%。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占全国新增装机容量的76.2%,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
易跃春指出,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建设提挡增速,第一批9705万千瓦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初步形成第三批基地项目清单;白鹤滩水电站建成投产,金沙江下游及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在诸多重大工程的引领下,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捷报频传,其中,水电行业尤为明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秘书长郑声安指出,截至2022年底,我国水电(含抽水蓄能)装机规模达4.14亿千瓦,已连续18年稳居世界第一。2022年,水电发电量达13550亿千瓦时,在保障能源安全、助力绿色发展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对于水电未来的发展,郑声安建议,继续推进重大水电基地和重大项目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科学有序建设流域水电基地,加快金沙江龙盘、澜沧江如美龙头水库等重大战略性调节水库建设,统筹优化流域梯级水电联合调度,提升水电对电力系统的调节支撑能力,增强电力保供能力,同时进一步提升流域梯级水电的防灾减灾能力。
保供作用显著
抽水蓄能支撑新能源发展
《抽水蓄能产业发展报告2022》显示,2022年,中国新增抽水蓄能装机容量880万千瓦,占比超过85%。截至2022年底,我国抽水蓄能投产总装机容量达到4579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华东、南方和华北区域。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纳入规划的抽水蓄能站点资源总量约8.23亿千瓦,其中已建4579万千瓦,在建1.21亿千瓦。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增海指出,目前,国内抽水蓄能“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形成,抽水蓄能正在发挥调节作用支撑新能源大基地规划建设。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的建设亟须建设抽水蓄能等调峰储能电源,以提升风电光伏开发规模、竞争力和发展质量。
在赵增海看来,抽水蓄能在电力系统中“保供生力军”作用显著,2022年全年抽水蓄能机组随调随启,发电、抽水电量同比增加20%,发电、抽水启动次数同比增加6%、16%。迎峰度夏期间,华中、华东等单位积极应对南方地区最高温度、最少水电、最大负荷、最长时间“四最”叠加挑战,持续高强度、大负荷运行,在极端情况下有力保障了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当前,在保能源安全和促能源转型方面,抽水蓄能作用正在凸显。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抽水蓄能行业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路振刚认为,抽水蓄能是当前技术成熟、经济性优、具有大规模开发条件的电力系统绿色低碳清洁灵活调节电源和储能设施,是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促进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发展的关键支撑。
与此同时,我国抽水蓄能技术也在持续突破。“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见证了抽水蓄能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路振刚表示,700米级超高水头、单机容量40万千瓦级大容量的阳江抽水蓄能电站,国内纬度最高的荒沟抽水蓄能电站,额定水头世界第二、国内最高的长龙山抽水蓄能电站等一系列典型工程实现全面投产,标志着抽水蓄能电站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设备安装等全产业链技术水平的重大飞跃。
多元融合发展
氢能储能前景可期
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我国将以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易跃春预计,“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33%,到2030年进一步提升至36%以上;“十四五”期间电力装机增量超过一半来自风电和光伏,“十五五”前期,新能源装机将超过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
在此进程中,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在呈现出多元融合发展的趋势,其中,水电作为一种稳定电源,其对风电、光伏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郑声安指出,水电是重要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不仅生产大量绿色低碳电量,而且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灵活调节和储能作用,为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坚强保障。
在此背景下,“水风光一体化”模式应运而生。“未来,要充分把握水风光一体化提供的发展机遇。”郑声安建议,要依托水电调节能力,带动风光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实现多能互补,有助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整体发展规模、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按照国家能源局统一部署和要求,做深做实资源规划,大力推动雅砻江、金沙江上游等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启动示范。
事实上,可再生能源的“一体化发展”,并不局限于“水风光一体化”,其在整个电力系统中都将发挥重要作用。“能源电力系统多元融合,将助力可再生能源跃升发展。”易跃春表示,未来,发电侧将构建风光火储、水风光一体化等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供电系统;在输电侧,将探索热力、氢能等多元化的能量载体的可行技术方案;在消费侧,分布式就地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将提升工业等大用户可再生能源电力使用比例。
在多元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新型储能和氢能也将是重要组成部分。易跃春预计,新型储能将呈现蓬勃发展趋势,而可再生能源制氢和氢储能也将快速发展。“随着电解水制氢成本下降和下游应用场景建立,未来可再生能源制氢市场将迎来更好增长态势。”他强调,氢储能将成为中长周期新型储能的较好选择。
(信息来源:改革网)
相关文章:- 2023-07-21 工信部:实施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积极培育氢能、新型储能等新兴...
- 2023-07-20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着力推动能源绿色发展
- 2023-07-19 西南电力困局:从弃水到缺电
- 2023-07-18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中央企业发展新动向解析
- 2023-07-17 全力“保电力”
- 2023-07-13 国家电投集团:智慧零碳电厂助力夏季保供
- 2023-07-12 阿联酋加快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
- 2023-07-11 “光伏+”开辟中国清洁能源发展新赛道
- 2023-07-10 欧美竞逐、亚洲推进 漂浮式海上风电将掀起能源革新浪潮
- 2023-07-06 近零碳”示范点来了 明年湖北将建成首批近零碳排放区示范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