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去年全球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中国占比近半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321

“十四五”最后两年,将超额完成各省规划的储能装机目标。

“预计专业观众人数超过20万。”这是今年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官方给出的数据。相比去年,这一数字增长了一倍。储能“接棒”风光,成了近两年新能源领域中最火的赛道。4月10日,第十二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在北京首钢会展中心召开,整体规模创该展会历史新高。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把去年称为中国能源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2023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了14.5亿千瓦,占全国电力总装机的50%,历史性地首次超过了火电装机。

储能在这一年也经历了飞速发展。陈海生在会上发布的《储能产业研究白皮书2024》显示,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球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289.2 GW,年增长率21.9%。

其中,抽水蓄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70%,同比下降12.3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91.3 GW,是2022年同期的近两倍。其中,锂离子电池继续高速增长,年增长率超过100%。

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投运的电力储能项目装机规模达到52 GW,同比增长69.5%。其中,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创历史新高,达到45.6 GW,与2022年底累计装机规模几乎持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储能应用市场,去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占比接近50%,与欧洲、美国合计占全球市场的88%。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 GW/46.6 GWh,功率和能量规模同比增长均超150%,且首次超过抽水蓄能新增投运近四倍之多,共有超100个百兆瓦级项目实现投运,该规模量级项目数量同比增长370%。

同时,锂电占比进一步提高,从2022年的94%增长至2023年的97%。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投运电力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86.5 GW,占全球市场总规模的30%,同比增长45%。抽水蓄能累计装机占比首次低于60%,与2022年同期相比下降17.7个百分点;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4.5 GW/74.5 GWh。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预计,“十四五”最后两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仍呈快速增长态势,超额完成目前各省的规划目标;“十五五”呈现一个平稳增长的态势。

该机构表示,保守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68.7 GW,2030年将达到221.2 GW,2024-2030年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26.6 GW。

理想场景下,预计2028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220.9 GW,2030年将达到313.9 GW,2024-2030年年平均新增储能装机规模为39.9 GW。

随着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加速推进,储能产业处在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储能行业即将迎来快速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期,但现在仍面临电力市场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成熟、产品同质化严重、安全隐患风险等问题。”阳光电源(300274.SZ)董事长曹仁贤在此次展会上表示。

曹仁贤称,中国现在有上万家储能企业,大部分产品毛利率非常低,也没有后续的资源和经费再投入研发,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存在。

他在大会上呼吁,储能行业要坚守“安全”底线,回归“以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的主航道。

曹仁贤同时建议,积极探索储能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且行业要进一步增强上下游分工协同,加强国际化合作,共同推动储能标准化、安全化、规模化、经济化的总趋势等。

对于未来储能行业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基础处处长金磊指出,下一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要加强行业规范管理,修订发布新版光伏、锂电池规范条件,研究新型储能制造业发展的有关政策,加快编制锂电池编码和溯源等评价体系;统筹支持先进储能技术及产品创新突破和规模化应用,加快钠电、固态电池、光伏制氢等突破和示范应用。

此外,他提出,加快能源电子、光储端信的融合发展;持续促进中国光伏、锂电池、新型储能等领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国际合作等。

(信息来源: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