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莅临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

内蒙古兴安盟:2024年谋划实施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483

1月24日,内蒙古兴安盟公署官网公布《兴安盟行政公署2024年工作报告》。报告指出,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围绕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确保603个地块全部歼灭,率先实现“绿中无黄”目标。积极争取总投资1.4亿元的兴安盟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综合治理18.15万亩、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3.2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130处。谋划实施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设立工程建管引导基金,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积极性,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提高当地群众参与度,实现沙地增绿、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报告还强调,自2024年1月起,实施严格的新能源产业盟级统筹政策,各旗县市和盟直有关单位新能源意向项目必须先报审,获得盟委、行署相关会议议定批准后,方可签约实施。

原文如下:

苏和同志在盟委(扩大)会议暨全盟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1月16日)

同志们:

接下来,围绕贯彻落实晓兵书记讲话精神,我简要总结2023年工作,具体部署2024年全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要求,按照盟委“三稳五进”工作思路,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中求进、奋力前行,经济持续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剔除煤炭下拉因素增长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剔除一次性收入因素增长8.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首次突破35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2%和8.9%。主要做了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抓经济,在调结构、换动能上取得了新成效。农牧业发展量质齐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91万亩、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2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1563万亩,粮食总产量135.6亿斤、居全区第二位,实现“十四连丰”。水稻示范田刷新全区单产纪录,大豆创全区和东北地区高产纪录,扎赉特旗成为国家首批、全区首个整县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旗县。400万亩灌区项目加快推进,6个大中型灌区纳入国家相关规划。科学储粮实现节粮减损4.2亿斤,相当于“再造1个产粮大县”。以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实施项目30个、完成投资30亿元,羊草人工种植面积达到27.7万亩、居全区首位,奶牛存栏24.2万头、增长30%,肉牛饲养量190万头、增长16%,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290万头只,实现“十连稳”。中农兴安、杜美牧业获批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阿尔山矿泉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伊刻活泉”在第20届世界饮用水大会上获得“最佳技术创新”“最佳品牌延展”“最佳包装和标签设计”提名。“兴安盟大米”入选“中国代表性农产品区域品牌”,“兴安盟牛肉”荣获2023年品牌农业神农奖,“突泉干豆腐”等三件土特产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工业转型稳步推进。乳品制造、清洁能源、冶金装备、新型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4.4%。乌钢高炉和烧结机改造、兴安热电节能环保等项目建成投用,蒙牛乳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内在运单体最大陆上风电基地—中广核30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全盟新能源装机632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68.7%,率先实现“两超过”目标。举办走进大湾区合作交流对接会等14场招商推介活动,招商项目到位资金165亿元、增长26.3%。服务业提质增效。全盟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3%、23.7%。开展消费促进活动900余场,兴安盟被评定为国家级“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城市。中蒙阿尔山边民互市贸易区获得自治区批复,外贸进出口总额翻倍增长。获评中国首个全域“避暑旅游目的地”,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通过验收,《守望相思树》获中国电影华表奖,草原宿集、森林雪野等22个旅游项目建成投运,中国(阿尔山)旅游大会、第四届阿尔山校友经济论坛等“三节两会一论坛”异彩纷呈,全年接待国内游客2266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200亿元。

二是牢记“国之大者”抓生态,在绿色化、低碳化上取得了新成效。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完成营造林25万亩、种草改良177万亩、荒漠化治理22万亩、木本油料和经济林建设31.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7万亩,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全面启动。环境保护成效显著。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年度整改任务,空气质量持续保持优良,10个地表水国控考核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生态价值不断彰显。土地指标交易、碳汇交易两笔“好买卖”走在全区前列,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交易1.29万亩,报备入库水田规模指标5.2万亩,扎赉特旗新民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村拆旧建新”成为全区示范项目;启动林草碳汇试点74.3万亩,完成CCER林业、VCS草原、VCS农田3项全区首单碳汇交易。

三是扭住重点关键抓改革,在优环境、激活力上取得了新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两优”专项行动,优化盟本级政府部门内外部事项1086个、精简材料1008份、精简环节898个,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到99.8%,跨区域通办合作范围扩大到8省97个县。全力助企纾困,组织3.4万名党政机关干部定向服务市场主体9.5万户,全盟经营主体达到16万户、增长10.5%。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乌兰浩特市完成全区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科右前旗获批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突泉县被确定为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盟属国企营业总收入增长22.6%。在全区率先推行信访代办制。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全盟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增速、投入强度增幅分别排全区第一、第二位。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138家、高新技术企业42家,“蒙科聚”兴安盟分平台建成投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验收,创建国内首家省级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玉米、大豆生物育种推广面积分别占到全区的32%、90%,超额完成国家试点任务,顺源农牧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4家单位获得自治区科学技术奖。

四是强化协调联动抓建设,在城镇化、现代化上取得了新成效。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成功举办全盟土地招商推介会、大乌兰浩特地区房地产交易大会,全盟房地产投资、销售面积实现“双增长”。改造老旧小区148个,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95个,新建口袋公园6个,更新改造老旧管网158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4.1%。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35个,争取上级衔接资金11.7亿元、实施项目201个。积极落实京蒙协作六个“倍增计划”、落地项目116个,是全区唯一被国务院评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成效明显地区”,义勒力特镇等4个乡镇被认定为“全国首批农业产业强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G5511草乌高速、S308伊柴段、S204浩察段完工通车,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490公里,文得根水利枢纽下闸蓄水、引绰济辽输水工程隧洞段全线贯通,500千伏赛音昭开关站工程投运。

五是锚定共同富裕抓民生,在补短板、惠民生上取得了新成效。就业形势向稳向好。超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7000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9万人目标,深化拓展庭院经济、以工代赈、利益联结等途径促进群众增收,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居全区第一位。社会保障力度不断加大。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3%,保障城乡低保对象超过15万人,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94.9%,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公共服务提级扩面。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100%,成立盟直医疗机构医联体和六个旗县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一老一小”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获批国家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试点。民族团结进步继续走在前。全面启动“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盟”创建,党委书记民族工作谈话制度被国家民委作为典型经验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全盟开展各类主题活动1万余场次、覆盖100万余人次。

六是坚持稳字当头抓安全,在保稳定、促发展上取得了新成效。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开展全领域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清除重大事故隐患179项,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0.4%和20.8%,连续四年实现“双下降”。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稳妥有序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一行一策”推进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清收处置不良资产,交付“保交楼”1322套、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平安兴安建设持续加强。圆满完成重要时间节点信访维稳“三个不发生”和安保维稳“五个严防、三个确保”目标任务,我盟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产业结构不优,总量不足。农牧业占比高,是全区唯一一产比重超过30%的盟市,“哑铃型”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经济总量仍然较小,占全区比重较低。二是投资增长乏力,消费不足。2023年投资呈现“高开低走”趋势,谋划的大项目不多,质量也不高,全年新入库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下降17.6%,项目平均规模不足7000万元,拉动作用较弱。消费市场体量较小、增速较慢。三是资源利用粗放,创新不足。土地、水、矿产资源等要素使用依然简单粗放,67家高耗能企业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54%,能耗占比达98%。科研力量薄弱,创新平台不成熟,科技型企业少,科技成果落地应用不够。四是发展环境不优,人才不足。信用体系不健全,政策兑现不及时不到位现象仍然存在,思想观念保守,诚信体系建设任重道远。人才短缺问题突出,既缺高精尖领域的高端人才,也缺适应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我们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逐个破解难题、解决问题,凝心聚力做好各项工作。

二、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2024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盟抢抓机遇、大干快上、创先争优的重要一年,盟委、行署综合分析研判形势,提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5000人以上,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能耗强度控制在自治区下达任务以内。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好晓兵书记刚才强调的“六个工程”“六项重点工作”“一条主线”总体部署,我们要从以下九个方面切实抓好落实。

第一,紧扣项目投资抓落实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着力扩大有效投资,夯实“稳”的基础,激发“进”的动能,助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抓好政策落地工程。抢抓机遇,借助政策落地促进投资增长。围绕落实《国务院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实施方案》等利好政策,进一步抓好配套方案的细化完善和落地见效,对于两项政策明确支持我盟的33项重大事项要做到“应享尽享”“吃干榨净”,对于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和其他普惠性政策要做到“先行先试”“顶格执行”,实现政策效果最大化。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政策信号和国家部委配套政策措施,盯紧盯牢政策动向,积极主动对号入座,及时研究细化措施,分别形成落实清单,确保政策从“纸上”落到具体项目上。

二是全力扩大有效投资。要抓早抓实项目建设。锚定366亿元年度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加强194个重大项目盟级统筹,专班推进20个“拳头”项目,开展前期手续“集中审批”活动,确保重大项目开春即开工。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低效无效投资。要做大做优招商引资。围绕7条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积极做好高载能行业产业转移承接,开展“冬春攻势、揭榜请战、主帅出征、兴安合伙人”四个专项行动,积极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精准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产业链链主企业2家、过亿元项目40个、超千万元项目200个,办结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翻一番,实现“新签约项目总量、招大引强、新签约项目落地率”三个倍增。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要更加便利。启动实施白阿线乌兰浩特至阿尔山开行动车改造工程,积极盯跑“两伊”、白突乌、齐乌通铁路项目前期工作;推动G1015新发至科右中旗、S309繁殖场至阿力得尔、G334新发至高力板等公路项目年内完工通车,深化与内蒙古交通集团合作共建,确保S319、S232部分路段技改项目年内开工建设,力争S210突泉至地宫化、G331阿尔山至杜拉尔公路项目年内实现开工,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40公里。积极盯跑阿尔山机场扩能改造项目和科右前旗、科右中旗通用机场项目尽早获批。水利要更有保障。加快办理乌布林水库工程前期手续,启动实施兴安水库清淤工程,完成双城水库和九龙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确保引绰济辽一期主线工程基本竣工、二期工程完成40公里管线铺设安装。输电要更加稳定。建设改造10千伏及以上线路1636公里,新增变电容量21万千伏安,完成平川变电站220千伏配套送出总体工程70%以上,确保完成年度投资7.25亿元。通讯要更加顺畅。新建5G基站400个以上,实现各旗县市主城区、苏木乡镇镇区深度覆盖,重点行政村5G网络覆盖。

第二,紧扣生态建设抓落实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以赴抓治理、强保护、促转化,扎实做好美丽内蒙古建设试点工作,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一是抓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围绕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重点治理5.8万亩裸露沙地,确保603个地块全部歼灭,率先实现“绿中无黄”目标。积极争取总投资1.4亿元的兴安盟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完成综合治理18.15万亩、非沙化土地生态修复3.2万亩,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130处。谋划实施6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设立工程建管引导基金,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积极性,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提高当地群众参与度,实现沙地增绿、企业增效、群众增收。

二是扎实推进生态建设。要统筹好各类规划落地。围绕提升生态规划的系统性和耦合性,进一步加强各类规划衔接和协调,通过强化谋篇布局使各个攻坚战役、各项重大工程、各类生态要素一体推进、一图尽览、一目了然,避免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要统筹好重点生态工程。坚决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积极争取配套资金,实施国家储备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完成营造林26万亩、种草改良130万亩,打造5万亩14个侵蚀沟集雨节水创新工程示范区,治理小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20平方公里、侵蚀沟1254条,建设“城市苗圃”1200亩以上。要统筹好“三大保卫战”。开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抓好大乌兰浩特城区燃煤散烧治理;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行动,完成科右前旗、科右中旗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分调整;大力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确保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三是全面强化生态保护。要进一步落实制度机制。立足“大生态”监管,优化生态部门内部机构设置,探索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机制转型。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持续深化与周边盟市河湖保护治理合作,继续开展生态护林员选聘续聘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平台建设。推动林草重点工作可视化、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全盟推行内蒙古森林草原生态系统数字化监管与服务平台。建成运行阿尔山哈拉哈河水环境网格化智慧监管平台。要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扎实做好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续工作,着力解决执法边界不清晰、执法力量薄弱、执法不严格不规范等问题。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重点企业环境安全监管等检查,严厉打击危险废物污染、噪声污染和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行为。

四是加快促进生态转化。要推进生态产业化。争取设立国家碳计量中心(内蒙古)兴安盟分中心,发挥林草资源碳库功能,完成88万亩CCER造林碳汇项目交易,把碳汇交易这笔“大买卖”做起来,力争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中争取主动;扎实做好经济林增效工程,继续推进300万亩木本油料基地、200万亩经济林及林下经济基地建设,完成28.7万亩建设任务,各旗县市至少打造1种特色品种林果产业品牌;加快推进道地药材产业发展,种植林下中草药5万亩,全力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双赢。要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全社会资源全面节约集约,盘活利用闲置低效用地,实施增减挂钩跨省交易项目1.2万亩,巩固“五个大起底”成果,消化批而未供土地8200亩,新增工业用地全部按照“标准地”出让。鼓励节能节水、节纸节粮、垃圾分类、绿色出行,倡导“以电代煤、以电代油”能源消费新模式,打造阿尔山零碳小镇、白狼零碳林俗小镇,努力建设低碳城市、绿色乡村。

第三,紧扣产业发展抓落实

坚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在提质量、增效益上下功夫,深耕“四大产业板块”,高质量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一是持续做强现代绿色农牧业。全力建设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大力发展粮肉乳林草菜“六大兴农产业”,重点实施灌区节水增粮、产业园区提升、经营模式创新等“八大强农举措”,促进全盟农牧业和农村牧区高质量发展。种植业要更加突出效益化。始终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开工建设30万亩文得根灌区、40万亩二龙涛灌区田间配套工程,完成3万亩哈拉黑灌区改造项目。实施高标准农田150万亩。开展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50万亩、耕地轮作200万亩,建设“吨粮田”6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35亿斤以上。新增羊草、苜蓿等多年生牧草种植面积16万亩,种植青贮玉米、燕麦等一年生饲草168万亩,开展柠条平茬加工4.5万亩,年饲草供给量达到1500万吨。实施种业振兴工程,着力建设“看禾选种”平台8个,培育优质玉米、水稻品种5个。养殖业要更加突出规模化。推动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8大创新实验破题起步,61个支撑项目启动建设,年内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建设大型肉牛养殖场3个、肉牛标准化育肥场25个,力争全年肉牛本地屠宰量突破2万头。完成4座奶牛牧场建设,千头荷斯坦规模养殖场达到15家,奶牛存栏达到28万头以上,生鲜乳产量达到80万吨以上。加快建设10个肉羊标准化生态牧场,推动20万只肉羊养殖园区项目开工并投产,肉羊规模化养殖率达到70%。推动德康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项目主体完工、朗润肉食品深加工项目竣工投产,力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53%。农牧业要更加突出品牌化。深入实施品牌提升工程,培育提升“兴安盟羊肉”“兴安盟小米”等4个区域公用品牌和15家企业产品品牌,新增绿色有机认证企业9家、标志使用产品21个,让“源在兴安”“兴安产·安心选”唱响全国。

二是持续做大清洁低碳工业。要推动新型工业提质增效。紧盯乳品制造、清洁能源、冶金装备、新型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五大产业集群”,加快“一烟、一钢、两肥、四煤”等重点企业升级改造步伐。完成乌钢双高速棒材项目建设,力争将乌钢打造成为全盟首家产值超百亿元企业。推动玉米化工破题发展,完成元利化学玉米生物基新材料项目基础工程。支持伊利乳业等企业创建自治区级绿色工厂,推动草原三河等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新增规上企业8家。要推动新能源产业提速扩量。加快大规模开发,推动蒙能大基地项目上半年开工,加快国电投44.5万千瓦、锦联64万千瓦项目建设,力争索伦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年内完成核准,新增装机160万千瓦以上,总规模超过800万千瓦。推动金风200万千瓦风电制绿甲醇、京能和华能绿电制氢等项目开工建设,谋划推动中广核200万千瓦风电制氢制甲醇项目纳入自治区市场化消纳清单,全力打造蒙东绿氢生产合成氨、绿甲醇基地。自2024年1月起,实施严格的新能源产业盟级统筹政策,各旗县市和盟直有关单位新能源意向项目必须先报审,获得盟委、行署相关会议议定批准后,方可签约实施。要推动园区建设提档升级。完成盟开发区C级以上化工园区评定,争取铁路专用线、金风庆源绿色供电项目年内完工。实施乌兰浩特绿色产业园污水管网改造、突泉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科右中旗工业园区综合管网工程,积极推动通辽至兴安盟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持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

三是持续做优生态文化旅游业。坚持全域、全季、全业态、全要素旅游发展理念,积极培育旅游休闲城市、创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要围绕“强品质”抓实基础建设。重点实施总投资19亿元的10个旅游拳头项目,确保金江沟温泉旅游度假区、乌兰毛都旅游设施提升项目竣工投运,华润希望小镇、圣泉康养中心、翰嘎利湖酒店主体完工,启动建设秘境山乡文化旅游区,谋划实施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项目。抓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村旅游重点村、A级景区、国家级非遗体验基地创建工作。要围绕“聚人气”丰富旅游产品。以阿尔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依托“一馆十址”、乌兰毛都草原、五角枫生态旅游景区等载体,全力打造红色游、草原游、森林游、冰雪游、研学游等6类爆款旅游产品,加快打造兴安盟千里旅游环线、“三横一纵”自驾精品旅游线路,建设鹿角湾温泉营地、西口村美术营地等露营地6个。要围绕“增活力”发展边境游、跨境游。启动创建阿尔山边境旅游试验区,推动互免旅游签证,争取开通国际航空旅游包机业务,申请8座以下小型车辆通行试点口岸,打造“兴边游”品牌,力争边境游、跨境游人数分别增长5%和10%以上。要围绕“扬名气”做优宣传营销。发挥好“兴安岭上兴安盟”域牌主体形象和“中国避暑旅游目的地”影响力,开展好“兴安人游兴安”“内蒙古人游兴安”,持续办好校友经济论坛、那达慕大会等活动,打造航空、高铁旅游主题客舱,依托蒙冀辽吉文旅联盟等合作平台,持续擦亮“与山盟、与水盟、与兴安盟”旅游名片,力争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均增长15%以上。

四是持续做活特色商贸物流业。要扎实构建商贸物流体系。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力争乌兰浩特市、科右中旗、科右前旗实现县级物流配送中心和县级综合商贸中心全覆盖,新增国家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旗县1个。着力向农村延伸服务网络,村级便民商店服务功能覆盖率和乡村快递服务通达率达到95%以上。要加快物流设施建设。围绕补短板、强基础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完成乌兰浩特市大河物流综合冷链仓储项目建设,确保中企铁城物流园一期工程、乌兰浩特市联运中心项目和扎赉特旗冷链物流园区竣工投运。通过市场化、规模化运营,提升冷链物流运输质效、降低运输成本。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本土物流企业,引进中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引导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等投入商贸物流产业发展。要促进消费稳定增长。高质量完成商贸企业排查摸底工作,积极培育和扶持上限纳统企业40家以上。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配套新建充电桩、换电站;持续开展智能家居、购车补贴、绿色家电下乡等促销活动900场次,支持汽车、商超、家电、餐饮等重点行业扩销增量。支持欧亚等商业综合体升级改造,鼓励发展首店经济,打造商品零售新业态场景。加强与京东、阿里等大型电商企业合作,开辟“兴安特产馆”等线上营销平台,完成网络零售额10亿元以上。探索发展“特种售卖车”等流动商业模式,科学设置临时生活消费市场6个,适时举办各种促销节、美食节活动12场,打造综合夜经济聚集区6个,培育消费新业态。

第四,紧扣改革创新抓落实

坚持“改革创新、塑造优势”,依靠改革优环境、创新增动力,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一是抓好诚信建设工程。以政务诚信、司法公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引领,不断优化全社会发展环境,力争在国家地州盟序列城市信用监测动态考评中晋位升级。要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开展政府失信问题专项治理,建立政府部门失信预警机制,及时调整招商引资无法兑现政策、及时兑现优惠奖励,抓好“12345”政务服务热线践行承诺服务。要加强司法公信建设。深化法治政府建设,推进法律服务行业队伍诚信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开展失信联合惩戒,建立健全信用修复告知机制。要加强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引导建立市场化综合信用评价机制,健全完善主动信用承诺制度、红黑名单管理制度、信用评价和分类监管制度,树立“诚信标兵”等典型人物,营造全社会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

二是抓好科技“突围”工程。要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强化研发经费投入刚性增长,财政科技支出增速保持在30%以上,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增长89%以上,申报自治区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2项,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0%。要集中发力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攻关。建强自治区生物育种技术创新中心,打造生物育种先进成果示范基地4个以上,种植生物育种大豆新品种5万亩、玉米新品种30万亩,推动科右前旗申报“国家级大豆生物育种制种大县”。发挥袁隆平院士专家工作团队和水稻领域“两中心一基地一研究院”作用,推广水稻新品系、新品种种植面积10万亩。与中科院东北地理所合作实施黑土地保护、盐碱地改良等重大技术研发项目。建设利用好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区,完成生物质制绿色航空煤油中试,积极谋划推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重型燃气轮机发电示范电站落地。要全面加强重要平台载体建设。力争在北京市海淀区建设科技专家联络工作室,探索建设践行大食物观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和大兴安岭南麓种质基因库,新增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以上,成立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制氢产业等各类创新联合体10个以上,确保实现创新载体数量质量“双提升”。要强化体制机制保障。实行“委托研发和揭榜挂帅”双轨科技支持机制,推动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达成科技合作40项,力争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60家。实行科技项目经费“包干制”,建立柔性引进科技人才与本土人才“一带一”模式,引进科技人才30人以上,选派“三区”人才、科技特派员、企业科技特派员等500人以上,组织本土专家人才参与重大科技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留得下的科技人才队伍。

三是扎实推进各领域改革。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对标全国一流标杆,严格落实自治区“十个不”基本要求和优化营商环境4.0改革方案。深化全区通办事项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以代办帮办等方式推动大乌兰浩特地区跨区域通办。深入推进定向服务市场主体工作,结合线上“蒙企通”平台高效解决市场主体诉求。全力提高“12345”政务服务热线工单处办和分析研判能力,确保响应率达到100%、解决率和满意率均达到90%以上。要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重点,完成好各项改革试点任务。扎实推进机构改革、国企改革,深入实施农垦改革、“三变”改革、宅基地改革、水价综合改革、高考改革等工作,加快建筑业企业“分改子”,全力抓好科学储粮、增量配电网、草原保险、草畜平衡示范县等试点工作,确保改出实际效果、试出先进经验、闯出兴安模式。要以“改错就是改革”为理念,做好各类整改工作。进一步抓好上级巡视、审计、督察、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和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领域突出问题的整改,确保做到真改实改、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第五,紧扣开放合作抓落实

坚持“内外联通、辐射周边”,统筹抓好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扎实推动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自治区自贸区创建工程协同发展任务。要加强口岸基础建设。推动阿尔山口岸常年开放、互市贸易区封关运营,加快口岸物流园区建设,启动基础设施改造和通关能力提升项目,积极申建进境粮食、肉类、冰鲜等产品海关指定监管场地,争取跨境界河大桥、口岸至哈拉哈高勒县85公里旅游公路纳入我国对蒙援助计划。要支持口岸与腹地联动发展。积极争取蒙古国重要能源矿产和农牧资源进口,探索发展“飞地经济”,实现铁矿砂等产品落地加工或中转外运,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要优化通关流程。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使用,提高口岸货物和人员通关效率,不断强化延伸合作。

二是大力度开展对外开放。要加强贸易往来。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争取和利用外经贸示范项目政策资金,支持和顺商贸、科沁万佳等企业扩大出口份额,力争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要加强友好交流。推动与俄罗斯、意大利、法国、瑞士等国家相关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加强与蒙古国东方省定期会晤,继续参与蒙古国“种植十亿棵树”计划,举办中蒙国际绿色有机产品博览会、中蒙哈拉哈河流域国际论坛,开展好“7、8、9月黄金季”和文化艺术周活动,力争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亿元。

三是深层次强化区域合作。要主动“借船出海”。充分用好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京蒙协作政策和粤蒙合作契机,深化“六个北京品牌”项目合作,加快推动与广东省对接的32个合作事项落地,继续深化与佛山市、荆门市伙伴城市关系,更大程度实现互惠共赢。要融入东北振兴。紧紧抓住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政策机遇,围绕“五大安全”,深化兴通、兴呼、兴齐白合作,聚焦装备制造、教育医疗等六大领域,深度融入长春都市圈,实现产业协同发展。

第六,紧扣城乡融合抓落实

坚持“相互融合、协同发展”,扎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一是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要突出抓好以大乌兰浩特为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建设。扎实开展设施共建、幸福共享、产业协同、蓝绿共保、共治共商五大行动,启动实施“两路两桥”等13个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谋划实施海绵城市、智慧停车场等项目,进一步增强大乌兰浩特城区辐射能级和带动作用,为建成东北地区重要节点城市奠定基础。要扎实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深入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排水防涝、管网更新等基础设施项目105个,实施老旧小区改造73个、7855户,节能改造1729户;全面推动“红色物业”建设,着力打造全区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物业品牌。

二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以产业富村。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结合自治区“十县百乡千村”示范创建工程打造示范旗县2个、示范苏木乡镇12个、示范嘎查村86个,重点打造大乌兰浩特周边示范环线项目71个。实施土特产培优工程,突出抓好营销和品牌建设,新增原料基地10万亩、产值4亿元。建设5个千亩设施农业产业示范园,设施畜牧业养殖比例达到70%。新培育特色庭院经济村100个,户均增收5000元,全力打造“一村五园”。要以文化睦村。广泛开展“中华文化大家学”“逐梦乡村·我们的舞台”“文化村长”等活动600场,组织身边好人评选和家风好故事宣讲,着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以人才兴村。健全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提高人才振兴服务和本土人才培育能力,强化农牧业产业带头人、龙头企业职工、乡村技艺传承人培养,完成“乡村工匠”认定300人以上。要以生态美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村容村貌改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工作,绿化美化乡村52个、厕所改造4080户。要以党建强村。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着力增强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深入实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创新推广突泉县、科右前旗“积分增收”乡村治理经验,不断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第七,紧扣安全稳定抓落实

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安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推动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一是坚决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要强化机制引领。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健全安全生产巡查、考核、约谈、警示和督办五项机制,紧盯矿山、危化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有效防范各类事故发生。要强化能力建设。启动盟应急综合救援基地建设,确保盟应急指挥中心年内建成投用。完成盟级应急综合救援队伍建设,更新完善应急设施和救援装备。优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构,配齐配强执法队伍,切实提升监管执法水平。要强化灾害预警。完善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和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及时查灾、核灾、报灾,落实救灾物资储备计划。适时开展防火、防汛、危化重点领域应急演练。启动实施全民安全素质提升行动,全面开展安全教育“五进”活动,营造全社会“懂安全、防事故、会应急”的良好氛围。

二是纵深推进平安兴安建设。要积极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着力推动基层治理平台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发展,探索开展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和“四所一庭”联动,不断加强命案防控宣传教育引导。落实信访包联包案制度,坚持把推广“枫桥经验”“浦江经验”与推行信访代办制有机结合,不断完善“1234+N”经验做法,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不断强化社会安全保障。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开展“净网”专项行动,遏制电信网络诈骗高发态势,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力争设立国家级检验鉴定分中心(司法领域)。强化综合性训练演练,提升国防动员备战保障能力。要切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全面落实“四个最严”要求,加快推进内蒙古东部食品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持续加大监测治理力度,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三是有效防范重点领域风险。要稳妥处置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紧盯6月底完成50%以上问题资产清收处置目标任务,积极推动实行“母行吸收”等模式,全面打赢地方法人银行机构问题资产清收处置攻坚战、高风险机构歼灭战、边缘机构阻击战。要管控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坚持“向上争取、增收挖潜、过紧日子”三管齐下,争取自治区继续对乌兰浩特市和阿尔山市给予“贴息一批”政策支持,用好新一轮找矿行动等政策筹措资金,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切实把地方债务风险管控好、化解好。要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60个、380万平方米,扎实做好保交楼、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完成剩余452套保交楼交付任务。

第八,紧扣民生保障抓落实

坚持“改善民生、凝聚民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措施,以精准导向全力承接办好自治区明确的年度民生实事。

一是抓好温暖工程。要做好煤炭保供。盯牢2024年531.4万吨热电联产企业用煤合同履约,保障好农牧民每户2吨暖心煤。要做好清洁供暖试点。积极争取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项目。加快推进科右前旗清洁供暖试点一期工程,投入资金8亿元,实施1.6万户分散式电供暖、8625户“蓄热式电锅炉”集中供暖,完成改造面积200万平方米。要做好管网设施“冬病夏治”。投入资金4.2亿元,实施管网、换热站及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10个,新改建供热管网134公里、换热站3个,实施外墙保温改造11万平方米。稳步推进蒙能集团收购我盟民营供热公司。要做好智慧供热采暖试点。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龙珠新城、静水湾沁园、热电金赛等5个小区进行平衡调控改造,安装完成73座换热站热网和视频监控系统。

二是加强基本民生保障。要多措并举稳就业。深入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四大行动”“六大举措”,力争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和再就业人员1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4500人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8.9万人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以上。要全力以赴兜底线。健全保障标准稳定增长和保障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持续做好1.5万重点人群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坚决防止出现规模性返贫。扎实做好城镇事实困难人员救助帮扶,兜住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探索推行“物质+服务”社会救助方式,对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多元化服务。城乡低保分别增长2%、10%。要千方百计强保障。精心呵护“一老一小”,加快推进“养共体”建设,新建乡镇养老服务中心12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13个、社区和医疗机构托育服务试点4家,确保农村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70%以上,每千人口托位数达到4.2个。力争基本养老保险年度扩面1.5万人,常住人口参保覆盖率保持在94%以上。积极打造智慧医保、便民医保,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建设特色退役军人服务站12家,完成退役军人年度安置任务。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抓好兴安盟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实习实训楼、盟幼儿园第一分园等29个教育项目建设。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中等职业教育内涵发展。加大重点师范院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选派200名校长和后备干部到名优学校跟岗实训。加快推进兴安职业学院“双高”创建和升本工作。要努力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强盟直医联体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均衡布局。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持续抓好重点专科建设、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服务改善等工作,实现县域住院量、基层诊疗量分别提升3%,住院次均费用降低2%。强化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传染病监测功能,着力提升全盟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要加快促进文体事业发展。聚焦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兴安盟篇,开展好电影《狼图腾2》拍摄等10项文化活动,实施好中国草原诗歌之都创建等10项重点工程,推进好10项文化研究课题。开展刺绣、树皮画、草编等非遗文创产品开发,建设国家一级文化馆2家。实施“艺术兴安”计划,组织乌兰牧骑开展惠民演出600场以上。着力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广泛开展兴安品牌全民健身活动,积极承办和参加各级各类赛事,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第九,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抓落实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充分结合自治区“七个作模范”要求,纵深推进示范创建工作,着力将我盟打造成为“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区、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一是抓好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多种方式开展共同体意识教育“八进”活动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兴安领创”运营工作,广泛开展“石榴籽同心筑梦”等系列主题活动,创新开展红色教育“十个一”系列活动,讲好“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让“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和“四个与共”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坚定坚决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打造“岭上红”“兴安绿”一体化思政课堂。

二是抓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工作。认真落实全国第一批旅游促“三交”试点任务,经营好爱国线、团结线、感恩线、奋进线、文明线等五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文旅线路,创新做好乌兰浩特市赋予“三个意义”示范联系点建设工作,持续抓好“经济发展、教育事业和文化事业”三项计划,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三是抓好兴边富民工作。以建设“一流边防线”为抓手,借助外交部授予全国智慧边界建设试点契机,高质量推进“四边工程”,投资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民生保障、产业建设三大类项目31个。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支持抵边近边新村建设,改善边境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兴边富民与守边固边协同发展。

同志们,“三稳五进”催人奋进、接续奋斗正当其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盟委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开拓奋进,以跳起摸高、争先进位的进取精神抓落实、抓突破、抓成果,全力以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向全盟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信息来源:兴安盟行政公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