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能源谁立潮头?
能源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如果没有能源,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近日,在中国核学会、中国核电主办,福清核电、福建省科技馆承办的第十一届“魅力之光”核科普夏令营开营式上,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周大地作了一场主题为“中国能源低碳转型的技术选择”的讲座。
能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在工业化以前,人类的能源来源主要依靠燃烧薪柴、秸秆这些生物,以解决采暖和吃饭问题。直到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推动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人类首次将煤炭这种化石能源大规模地转换成动力,这也极大地推动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随后,石油规模化开采和内燃机的应用使普遍机动化成为可能,电力技术的发展使终端用能进入电气化阶段。
“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57%,是所有工业大国中最高的。”周大地介绍,煤炭存在能源转换系统效率的问题,比如说煤炭发电的能量转化率平均为40%,理想状态下可达到50%;煤制天然气能源转化效率可达50%,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效率可达到60%。“所以煤制天然气再发电系统转换率低于30%。这也意味着,以煤炭为主的整个能源效率是比较低下的。”
而且,人类燃烧化石能源排放温室气体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温度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随之增加,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全人类在生态方面的最大挑战是,控制和减少工业和生活气体的排放量,扭转全球气温升高的趋势。
“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中国必须寻求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曾经走过的,从煤炭变成油气为主的道路,我们要直接过渡到以低碳能源为主的阶段。”周大地表示,电力并非只能从化石能源中获取。水电、核电不需要经过燃烧,也能直接转化成电力。
目前,水力发电、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和核电已成今后新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
中国的水力资源在全球最为丰富,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机容量国家。目前,中国水电已经开发将近4亿多千瓦,待西藏的雅鲁藏布江中游以上开发后,可高达5亿千瓦。
“核裂变能产生巨大的能量。当然,核电获取方式的‘后半截’和火电是差不多的,都是使用锅炉产生蒸汽来驱动发电机得到巨大的电力供应。”周大地介绍,目前,我国核电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前列。“华龙一号”实现了由二代向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全面跨越;“国和一号”示范工程关键设备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为世界第二,在建核电机组整体规模为全球第一,同时也是掌握核电先进技术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5500多万千瓦。中国工程院曾预测,中国的核电可以增加至4亿千瓦。
光伏技术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硅片光伏电池和光伏组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80%到90%以上。“光伏的技术成本非常低,优势非常突出。乐观估计,到2050年,光伏发电装机能达到60亿千瓦以上。”周大地认为,新的光伏技术在不断出现,例如钙钛矿电池等新技术若能大规模使用,制造成本可能出现跳跃性大幅度下降,随着储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光伏技术成本依然有降低的空间。
(信息来源:科普时报)